说起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这事儿,唉,简直是一场修行!不像有些学科,你以为自己当年高中数学还凑合就能轻松过关?错了,大错特错!这玩意儿考的远不止你会不会解题那么简单,它是在剥开你对数学的理解,再看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,把那些抽象的、有时甚至有点冰冷的符号和图形,变成一群十几岁孩子能听懂、甚至听得津津有味的东西。
考试嘛,无非就是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,这是框架,但里面的“肉”可就丰满了。
先说笔试,这是第一道坎。跟所有科目一样,三座大山:综合素质、教育知识与能力,以及那个让我等数学人又爱又恨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。
综合素质,听着挺玄乎,其实就是考你是不是个“正常”的、符合社会期望的老师。什么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啦,《教育法》、《教师法》啦,这些得背,得理解。还有什么学生观啊、文化素养啊、基本能力(阅读理解、逻辑推理、信息处理)啊。这部分相对来说,算是“友好”的。但别掉以轻心,里面的案例分析题,有时候也能把你绕晕。得有最基本的师德底线和法律意识,知道哪些该做,哪些是碰都不能碰的红线。文化素养?考考你诗词歌赋,或者一些社会常识,图个乐,别太慌。基本能力嘛,就是考考你的“人话”理解能力和简单的逻辑判断。这科,努努力,基本能过。
然后是教育知识与能力。这个就有点偏理论了。教育学、心理学是基石。什么认知发展规律啊,皮亚杰、维果茨基啊,各种学习理论啊,记忆、思维、情感、意志这些心理过程啊,都得啃。还有课程与教学、学生指导与管理、班级管理、教育评价、教师专业发展等等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枯燥?是的,很枯燥!大段大段的理论,各种效应、原则、模式。就像让你去学开飞机前,先把你丢进一本厚厚的飞行手册里。但这又是你未来站在讲台上,面对那一双双或求知或茫然的眼睛时,手里必须握着的“武器”。你得知道学生为啥学不会,为啥捣蛋,为啥突然开窍了。这科,死记硬背加理解应用,是王道。特别是那些选择题和简答题,考得就是你对这些理论的掌握程度。
好,终于到了那个分量最重、也最能体现你专业水平的——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。这才是真刀真枪的战场!别以为考这个就是再把高中数学题做一遍,要是那样可就太小看它了。它考的是你的“内功”和“外招”的结合。
内功,是你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度和广度。什么集合、函数(指数、对数、幂函数、三角函数,以及它们的性质、图像、应用)、导数(概念、计算、应用,比如求单调性、极值、最值)、数列(等差、等比,求通项、求和)、不等式(各种类型,解法,应用)、平面向量(运算、坐标表示、应用)、立体几何(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、空间向量方法、表面积体积计算)、解析几何(直线方程、圆方程、圆锥曲线——椭圆、双曲线、抛物线,方程、性质、几何特征)、概率与统计(古典概型、几何概型、离散型随机变量、正态分布初步、统计图表、回归分析)、复数、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……我的天,这些知识点,你得像庖丁解牛一样,把它们理得清清楚楚,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,知识结构是啥,彼此之间有啥联系。光会解难题不行,你得能用最朴素、最本质的语言把最基础的概念讲明白。甚至,可能还会涉及一些大学数学的影子,比如极限思想啊,微积分的初步概念啊,但不会太深入,主要是要求你有更宏观、更深刻的理解。
外招,就是你的教学能力。这是把你的“内功”释放出来的招式。它考你教学设计,也就是怎么备课,怎么写教案,怎么定教学目标(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得烂熟于心!),怎么分析教材,怎么分析学情(你的学生会遇到啥困难?),怎么设计教学过程(导入、新知讲授、例题讲解、练习巩固、小结作业,每一步怎么安排?)。然后是教学实施,也就是你怎么上课,你的语言表达、板书、教学方法(提问、讲解、演示、讨论、探究……)、怎么处理课堂突发情况、怎么组织学生互动。最后是教学评价,你怎么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?怎么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? 这些东西,看着是理论,但真做起来,处处是学问。比如讲解析几何,你怎么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离心率的意义?讲导数,你怎么从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的直观过程,过渡到极限的代数定义?这就不仅仅是知识点的问题了,更是你如何将知识“包装”和“传递”出去的问题。
所以,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一科,绝对是硬仗!它不像前两科那样,努努力背背理论、做做选择题就行。它要求你既是数学的“解题高手”,更是数学知识的“翻译家”和“传播者”。光刷题不够,你得反复琢磨教材,揣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,甚至自己尝试着去“讲”给空气听,去设计一堂课,去思考如果学生问你一个“为什么”的时候,你怎么用他们能懂的话回答。
面试,这是最后一关,也是最能体现你个人魅力和教学潜质的环节。别看时间短,一般就十几二十分钟,但它把你有没有把知识装进脑子、能不能清晰表达、有没有点教师的“样子”全暴露出来了。
面试通常包括结构化面试、试讲和答辩。
结构化面试就像是快问快答,问一些关于教育理念、职业认知、应急处理之类的问题,有点像小型版的“综合素质”和“教育知识与能力”的口头版。
试讲!这是重头戏,也是最让人紧张的环节。一般是现场抽取一个高中数学的知识点,给你大概二十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准备,然后让你面对几个考官(他们就是你的模拟学生)进行10-15分钟的模拟授课。这短短的十几分钟,你要展示你的教学设计思路、教学方法的运用、课堂组织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板书设计,以及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如何把它讲明白的本事。比如抽到“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”,你得想想怎么导入,怎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公式,怎么讲解,怎么练题,怎么小结。更重要的是,你得表现出老师的“范儿”,自信、大方、有条理、有激情。你得像真的在给学生上课一样,眼神交流、语音语调变化、适当的肢体语言都得用上。这玩意儿不是光靠背课文能行的,你得把知识“化”到自己肚子里,然后自然地“流淌”出来。
答辩紧随试讲之后。考官会针对你的试讲内容提问,或者问一些学科相关的、教育理论相关的、甚至是你对某个教育现象的看法。比如问你“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导入?”或者“如果学生在这里没听懂你怎么办?”或者让你现场解决一个数学题目。这就是考察你的临场应变能力、对所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,以及你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思考。别以为试讲完了就没事了,答辩才是看你有没有真材实料、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环节。
总的来说,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,是一场对你的知识储备、教学技能、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全面考验。特别是那个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,它要求你不仅仅是个解题机器,更得是个能把数学之美、数学思想传递出去的引路人。备考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,需要大量的学习、练习、模拟、反思。但如果真的热爱数学,热爱教师这个职业,那么这个过程,或许也能变成一次重新梳理和深化自己知识体系的机会,一次预演未来职业生涯的彩排。别怕难,一步一步来,啃下这块硬骨头,前路才能豁然开朗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(点我联系)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luohu.com/archives/1452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