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语都有几级

要说英语到底有“几级”,这事儿吧,其实挺复杂的,不像打游戏升级那么一刀切。你说的是哪种“级”啊?不同的场景,不同的衡量标准,那“级”的概念完全不一样。

最普遍的,我们最先想到的,可能是各种考试的等级。比如大学里逃不掉的大学英语四六级(CET-4/CET-6),这简直是无数中国大学生心里的“坎儿”,过了舒坦,没过那感觉……啧啧。它算是一个基础能力测试,听、说(虽然说的分值不高且不是必考项)、读、写、译,面面俱到但又不深入。你考过四级,人家大概知道你英语基础过得去;考过六级,哦,比四级好点儿,词汇量大点儿,复杂句也能看懂点儿。但这个“级”,更多时候是个毕业要求,是个敲门砖,离真正“用”英语还有距离,你懂的。

然后有专业英语四级和八级(TEM-4/TEM-8),这是英语专业学生的“专属挑战”,难度可就不一样了。特别是专业八级,那要求,听力、阅读、写作、翻译(英汉互译,汉英互译),还有百科知识、语言学常识,甚至还有口语面试。过了专八,那证明你在英语这个学科上,至少理论和书面能力是相当扎实的。这个“级”,更偏学术和专业技能。

再往上走,或者说往“国际化”方向看,有大家趋之若鹜的雅思(IELTS)托福(TOEFL)。这俩主要是留学、移民、国际交流用的。它们不再像四六级那样是个“过”和“没过”的概念,而是具体的分数,比如雅思总分9分,听、说、读、写各单项也评分;托福是120分总分。分数越高,“级”自然越高。雅思7分是个常见的门槛,托福100分也差不多。这种“级”,更注重实际沟通和学术场景下的应用能力。听力能听懂讲座,口语能表达复杂观点,阅读能理解学术文章,写作能写规范论文。这已经是很实用的“级”了。

除了这些,还有一些国际通用的能力框架,比如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(CEFR),它把语言能力分为A1、A2(基础使用者)、B1、B2(独立使用者)、C1、C2(熟练使用者)六个级别。从入门的A1到精通的C2,涵盖了听、说、读、写各个方面,描述得非常具体,比如B2级别的人能“在大多数日常情境下进行流利的对话”,C1级别的人能“理解难度较高的长篇文章,并领会其隐含意义”。很多国际英语考试(包括雅思、托福)都会对标CEFR等级,让你知道自己的分数大概处于哪个水平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看,“级”又可以分成这六大类。

所以你看,“英语都有几级”这个问题,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。它至少有:

国家标准下的考试等级: 四级、六级、专四、专八。

国际认证的考试分数/等级: 雅思分数(1-9)、托福分数(0-120)。

国际能力框架等级: CEFR的A1-C2共六级。

回答完这个问题,但我觉得吧,光列出这些“级”的名字和标准,一点儿意思都没有。那些冷冰冰的数字、字母,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英语能力吗?能折射出他为此付出的汗水和经历的那些瞬间吗?我觉得不行。

我刚上大学那会儿,对英语的态度就是应付四六级。图书馆里,满满当当都是抱着红宝书(词汇书)啃的学生,嘴里念念有词,眼神发直。那感觉就像在参加一场集体渡劫。每天规定自己背多少个单词,做多少套真题,耳朵里塞着耳机听听力,走路吃饭都在听,听到耳朵都要长茧子。当时考四级,纯粹是为了那个“过了”的结果。拿到成绩单一看,“425分!” 擦边球!惊险又刺激。那感觉,如释重负,好像身上一块大石头终于挪开了。当时的“级”,对我来说就是“过”和“没过”的区分线,非常功利,非常单一。

到了考六级,就没那么幸运了,分数一直在400多分徘徊,就是过不了那个该死的425。刷题刷到吐,看到阅读就头疼,听力更是像天书,写作文来来回回就那几个模板句,翻来覆去地用。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是没救了,英语这东西怎么这么难!那些轻松考过六级的同学,在我眼里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。那段时间,我的“级”好像卡住了,停滞不前,充满了挫败感。

后来工作了,才发现大学里考的那些“级”啊,真只是个开始。你考了六级,可让你跟老外开个会,你还是支支吾吾,半天憋不出一句完整的。让你写封专业的英文邮件,语法错误百出,表达不清。这时候,你就会发现,哦,原来考试的“级”和实际“用”的“级”是两码事。

我记得有一次,公司来了个外国客户,老板让我去接待。我当时六级是过了的,自我感觉还行。结果呢,人家语速一快,再带点口音,我脑子里瞬间一团浆糊,只听清零星几个词。想插话问清楚,嘴巴像被粘住一样,半天吭不出声。那个尴尬劲儿啊,现在想起来脸还发烫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,我的“口语级”大概只有A2水平,甚至更低!远低于我的“考试阅读级”和“考试写作级”。

还有一种“级”,是你身边的牛人给你的感觉。我有个同事,非英语专业出身,没考过什么专八,但人家能随手拿起一本原版书啃得津津有味,看美剧不需要字幕,跟外国同事开视频会侃侃而谈,各种俚语、梗信手拈来,把老外逗得哈哈大笑。你说他是什么“级”?他可能没有某个光鲜的证书,但他的“实用级”、“流畅级”、“文化理解级”绝对是C1甚至C2。这种“级”,是渗透在骨子里、体现在日常里的,不是靠一场考试能衡量的。

所以我现在越来越觉得,“英语有几级”这个问题,真正重要的不是证书上的那个数字或字母,而是你能用英语做到什么的“级”。

你能听懂无字幕的电影、TED演讲吗?这是“听力理解级”。

你能毫无障碍地跟外国人交流,表达你的想法,甚至开玩笑吗?这是“口语交流级”。

你能看懂复杂的原版技术文档、新闻评论吗?这是“阅读深入级”。

你能用英文清晰、有条理、有说服力地写出专业报告、论文、创意文案吗?这是“书面表达级”。

你能理解英语世界里的文化差异、幽默感、思维方式吗?这是“跨文化沟通级”。

这些“级”,没有统一的考试,没有标准的评分,但它们才是你真实英语能力的体现。一个雅思7分的人,可能某个单项比如口语只有6分,那他在口语的“级”上,可能还不如一个自学口语练到6.5分但总分只有6分的人。一个考过专八的人,可能听力耳朵特别灵,但让他写一篇创新性的英文文章,又捉襟见肘。

你或许大学四六级考得磕磕绊绊,但这不妨碍你通过英语找到了热爱的事业,比如做了个需要大量阅读英文资料的研究员,或者通过英语认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,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这时候,你的“英语级”已经跳出了考试的框框,进入了一个更高级别的“人生体验级”或者“能力拓展级”。

所以,下次再有人问“英语都有几级”时,我可能不会直接丢出一堆考试名称和标准,而是会反问一句:“你想用英语做什么?你想达到哪种程度的自如?” 那个“做什么”、“达到何种程度”,才是界定“级”的关键。它可能是为了考上某个学校需要的那个硬性分数“级”,可能是为了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自信发言的“自信级”,可能是为了看懂一本原版小说获得纯粹阅读快感的“享受级”。

最终,我觉得最高的“级”啊,可能就是你忘了自己是在说、在听、在读、在写“英语”,而是完全沉浸在信息、思想、情感的交流中,语言成了一个透明的工具,你压根儿感觉不到它的存在。达到这个“级”,大概就无级可分了吧,或者说,它融合了所有级别,超越了所有级别。

所以,别被那些条条框框的“级”吓到或者限制住。它们是路标,不是终点。找到你真正想用英语做的事情,一步一个脚印去提升那些实实在在的能力。那时候,你会发现,你攀登的“级”,比证书上的要丰富得多,也更有意义。

英语都有几级

本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(点我联系)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luohu.com/archives/145264

(0)
语文老师语文老师

相关推荐